有人曾经把汽车线束比作汽车的经脉全车线束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经络网络,既保证了各个系统和部件的连接,又起到了数据采集和信号交互的作用由此可见汽车线束在汽车电路中的重要性
就大系统而言,整车线束可分为发动机线束,仪表线束,车身线束,底盘线束等,而且新能源汽车中有很多高压线束
但各品牌对整车线束的分类存在差异,其中日产品牌的线束分类更为细致。
日产线束分类:
主线束
发动机室线束
发动机控制线束
身体安全带
车门线束
底盘线束等。
当然,线束那么多,不能随意排列,布线方式也绝对有讲究。
毕竟在布线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线束所处的环境,比如温度,湿度等,还要注意固定位置是否有干扰同时要保证线束松紧适度,这样才能保证线束不会被拉断
此时可能有人会问,整车线束的布置是厂家的事,车辆出厂就已经完成了这跟修车能有什么关系
其实单纯靠修机械是没那么容易立足的,因为汽车的电子功能越来越多一旦涉及到电路部分的维修,线束之间的检测是绝对不能跳过的关键环节
就线束故障而言,无非是断,短,虚故障点这些故障点大多是人为的故障点,比如接地点螺丝没拧紧,布线不规范导致断线,维修线束时忽视工作环境导致线束腐蚀
检测这些故障点并不那么简单因为无法预测断,短,虚的位置点,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只能用排除法来确定最终位置
虽然,当我们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先根据故障现象大致确定一个测量范围,然后再逐个测量,以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如果我们的经验不够,怎么办呢。
判断的测量范围无关紧要我该怎么办
总有一个人为的过错伤透了人的脑筋肿了怎么办
当然,首先要了解线束的布线规律,总结理论经验辅助实战同时,要提前防范人为故障
记住:严于律己就是方便别人,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
汽车线束布线规则的基本要求
一,固定可靠
1.应避免线束下垂,移位的现象。
2.线束拐点处应避免出现锐角,直角拐点处应布置两个固定点,钝角拐点处应使用一个固定点。
3.直线与固定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300mm,固定点应布置在接头前120mm左右。
4.在固定过程中,应防止吊带直接承受压力,固定部分不能过紧或过松。
5.线束与周围零件之间的距离应合理过松可能导致车辆在颠簸的道路上行驶时出现异响,过紧可能导致线束绝缘层磨损
6.对于安装在振动或运动部件上的线束,应根据实际情况预留一定的长度,以保证线束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可能的人为故障点:
形容词布线拐角过小,导致电线弯曲,导致线束出现断路或短路。
B.电线没有预留合适的长度,导致线束长期张紧导致线束内虚接失效。
碳由于连接器外观相似,会出现插错的现象。
D.接地点的油漆没有清理干净,导致接地不良。
E.由于线束处的防水措施不充分,线束被腐蚀。
二。抗干扰
1.与运动部件的间隙应大于25毫米。
2.离排气歧管的距离应大于50毫米。
3.发动机与温度大于150℃的零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毫米。
4.不要使用与燃油管路和制动管路相同的固定点。
5.不要跨越或触摸燃油管路或制动管路。
可能的人为故障点:
形容词与运动部件接触导致绝缘层破损或线束断裂,造成短路或断路。
b .与排气管接触导致绝缘层熔化粘连,造成短路。
碳线束通过燃油管路或刹车管路固定,导致管路磨损漏油。
D.发动机舱高温环境下的线束不绝缘,导致过早老化。
三。抗干扰
1.尽量避免零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尽量远离喇叭,点火线圈,电机等电气部分。
2.传感器线束应避开大电流元件的电源线,两者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
3.合理安排电器位置,尽可能缩短信号线长度。
4.电器外壳易受干扰的位置可加屏蔽接地。
5.修理通信线束时,应采用相同线径的导线和原接线方式,以保证线束的修理质量,尽可能减少修理带来的干扰。
可能的人为故障点:
形容词信号线的走线位置离干扰源太近,导致信号错位。
b .接线时没有遵循原线束的线径和接线方法,导致通讯故障。
以上是汽车线束布线的基本原则,需要在实际维修中学习和运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随着国内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和汽车消费市场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更多信息、产品往往只火于一时,经典、传奇方能...
是时候大通纯电MPV了!当“电动、智能、舒适”成为MPV消费者选...
BJ60刚刚面世,就凭借一系列惊艳的技术指标,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